积淀千年茶乡底蕴 潜心精绘美丽河湖新画卷——昌宁右甸河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26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穿城而过的右甸河被誉为昌宁的“母亲河”。昌宁着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的美丽县城,始终致力于修复右甸河水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实施“三水”共治,让河水更清。以统筹谋划好美丽河湖建设总体布局,从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护岸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水岸联动、功能综合、水文融合、生态富民”的生态治理模式,实现点、线、面系统推进。先后建设截污管网91.06公里;投资4371万元,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清淤工程,对右甸河及12条支流进行地毯式清淤,累计清淤河长57公里,清淤量191万立方米;关停右甸河源头河西水库径流区36个石材加工点,并进行生态修复;整治散乱污企业13家。主河道范围内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转迁,实现河道周边违建100%拆除。较大改善了整个右甸河河网的水质现状,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以上,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
——修复水生态,让河水更净。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将右甸河作为一个系统的水、土、草、鱼自然融合、共生共存的生态水系工程,缓解城区排涝压力,提升水系整体水质,实现从“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建立右甸河湿地保护小区6个,湿地率为71.18%,居全省前列;开展河流沿岸绿化,建成15.5公里的生态景观防护林,提升右甸河生态防护功能;引入水利、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实施右甸河城镇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建成茶韵公园、星河田野示范园,构建以“云”为魂、集“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大地景观”建设理念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示范园,有效解决上游6个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和下游3万亩基本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升右甸河整体水质,美化田园城市环境。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建设生态岸线59公里,新增乡村滨水自然景观17处,村落环境防治控污综合整治14处,着力恢复河流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增强生态补水保障能力,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幸福河。
——彰显宜居特色,让河水更活。在高标准创建美丽河湖的同时,致力打造高品质的水环境,使美丽河湖建设与美丽乡村、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依托“山、水、田、城”特色自然优势,实施“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工程,建设沿河临水平台、水文化公园、滨水慢行道等基础设施,营造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的滨水文化景观,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城市”水经济。右甸河因美丽河湖建设,重新焕发出了澎湃的青春激情,如今的右甸河一堰一景、鱼翔浅底、稻浪翻滚、白鹭蹁跹勾勒出一幅生态家园的迷人画卷。以水迎客,以水留客,处处人和景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已成为昌宁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成为彰显昌宁历史文化的新载体,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
-->穿城而过的右甸河被誉为昌宁的“母亲河”。昌宁着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的美丽县城,始终致力于修复右甸河水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实施“三水”共治,让河水更清。以统筹谋划好美丽河湖建设总体布局,从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护岸建设等方面入手,采取“水岸联动、功能综合、水文融合、生态富民”的生态治理模式,实现点、线、面系统推进。先后建设截污管网91.06公里;投资4371万元,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清淤工程,对右甸河及12条支流进行地毯式清淤,累计清淤河长57公里,清淤量191万立方米;关停右甸河源头河西水库径流区36个石材加工点,并进行生态修复;整治散乱污企业13家。主河道范围内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转迁,实现河道周边违建100%拆除。较大改善了整个右甸河河网的水质现状,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水以上,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
——修复水生态,让河水更净。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将右甸河作为一个系统的水、土、草、鱼自然融合、共生共存的生态水系工程,缓解城区排涝压力,提升水系整体水质,实现从“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建立右甸河湿地保护小区6个,湿地率为71.18%,居全省前列;开展河流沿岸绿化,建成15.5公里的生态景观防护林,提升右甸河生态防护功能;引入水利、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实施右甸河城镇核心段综合治理项目,建成茶韵公园、星河田野示范园,构建以“云”为魂、集“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大地景观”建设理念的水环境生态治理示范园,有效解决上游6个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和下游3万亩基本农田灌溉用水问题,提升右甸河整体水质,美化田园城市环境。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建设生态岸线59公里,新增乡村滨水自然景观17处,村落环境防治控污综合整治14处,着力恢复河流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增强生态补水保障能力,打造安全、生态、美丽、人文的幸福河。
——彰显宜居特色,让河水更活。在高标准创建美丽河湖的同时,致力打造高品质的水环境,使美丽河湖建设与美丽乡村、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依托“山、水、田、城”特色自然优势,实施“绿化、美化、彩化、香化”工程,建设沿河临水平台、水文化公园、滨水慢行道等基础设施,营造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的滨水文化景观,创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田园城市”水经济。右甸河因美丽河湖建设,重新焕发出了澎湃的青春激情,如今的右甸河一堰一景、鱼翔浅底、稻浪翻滚、白鹭蹁跹勾勒出一幅生态家园的迷人画卷。以水迎客,以水留客,处处人和景美,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已成为昌宁一张靓丽的“金名片”,成为彰显昌宁历史文化的新载体,不断焕发出新的青春和活力。
原文链接:http://sthjt.yn.gov.cn/shjgl/dbssthjzlgl/202106/t20210603_2256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