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污染防治

让“母亲河”芳华永驻——弥勒甸溪河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26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甸溪河是弥勒人的“母亲河”,为南盘江支流,在弥勒境内河长117.8公里,落差1135米,甸溪河年平均流量每秒16.5立方米,流域面积3224平方公里,发源于师宗县雄壁镇沙石坡,流经曲靖、昆明、红河三州五县市,于弥勒市朋普镇汇入南盘江。甸溪河与拖峨山,构建起了弥勒的山水骨架,也勾勒出了弥勒文化的经纬线。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城市建设的发展,美丽的甸溪河躲不过充当污水道的噩运,人与水的距离变得“咫尺天涯”。在发展中,弥勒形成共识: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拿出高度负责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绿水青山就一定是金山银山。同时,只有最严厉的环保制度、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与切实可行的治理、修复手段相互策应时,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可能如期再现。2016年以来,弥勒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甸溪河一期项目工程,在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项目支撑、统筹推进的基础上,围绕甸溪河深入实施了治水、治污、治景、治村、治人“五治”工程,甸溪河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成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弥勒实践样板,让“母亲河”芳华永驻。

  一是治水有力。以前,沿岸村民侵占河道、雨季洪灾,通过治理,河道最宽达100米,建成12.4公里防汛道路、36座景观溢流堰,依河流落差设置拦水坝,增加两岸周边村庄土地灌溉用水覆盖面;划定“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5个,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

  二是治污有效。多源齐治,沿河铺设截污管道超过1万米,同步推进沿线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生态湿地吸附、过滤、降解,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通过改造生态林及村庄治理等措施,清清河水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

  三是治景有法。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河道去直就弯,恢复河道原始面貌,积极美化、亮化、绿化甸溪河河道沿线,种植草坪56万平方米,绿化种植54万平方米,乔木达867个品种40余万株,使甸溪河治理工程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全旅游示范生动样板。

  四是治村有序。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严控村庄周边违章建筑,规划实施村庄风貌改造提升,创建干净宜居美丽新家园。

  五是治人有方。全面落实河长制,设四级河长39名,督查长、监督员、保洁员110名,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大力扭转和培养周边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充分发挥沿河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河流巡防巡查,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化,全面推动“政府治河”向“全民治河”转变。

  今天,治理后的甸溪河水质由改造治理前的Ⅳ类变为Ⅲ类,部分水质因子稳中向好达Ⅱ类。河水清波荡漾,有涓涓的细流、湍急的溪谷、奔腾的瀑布,玲珑的小桥,常绿的水生植被;河道两岸“山峰”林立、怪石嶙峋,一河清流、两岸花木,色彩浓烈、景色丰满。

-->

  甸溪河是弥勒人的“母亲河”,为南盘江支流,在弥勒境内河长117.8公里,落差1135米,甸溪河年平均流量每秒16.5立方米,流域面积3224平方公里,发源于师宗县雄壁镇沙石坡,流经曲靖、昆明、红河三州五县市,于弥勒市朋普镇汇入南盘江。甸溪河与拖峨山,构建起了弥勒的山水骨架,也勾勒出了弥勒文化的经纬线。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城市建设的发展,美丽的甸溪河躲不过充当污水道的噩运,人与水的距离变得“咫尺天涯”。在发展中,弥勒形成共识: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拿出高度负责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绿水青山就一定是金山银山。同时,只有最严厉的环保制度、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与切实可行的治理、修复手段相互策应时,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可能如期再现。2016年以来,弥勒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启动甸溪河一期项目工程,在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项目支撑、统筹推进的基础上,围绕甸溪河深入实施了治水、治污、治景、治村、治人“五治”工程,甸溪河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成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弥勒实践样板,让“母亲河”芳华永驻。

  一是治水有力。以前,沿岸村民侵占河道、雨季洪灾,通过治理,河道最宽达100米,建成12.4公里防汛道路、36座景观溢流堰,依河流落差设置拦水坝,增加两岸周边村庄土地灌溉用水覆盖面;划定“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5个,强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

  二是治污有效。多源齐治,沿河铺设截污管道超过1万米,同步推进沿线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生态湿地吸附、过滤、降解,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通过改造生态林及村庄治理等措施,清清河水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之中。

  三是治景有法。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河道去直就弯,恢复河道原始面貌,积极美化、亮化、绿化甸溪河河道沿线,种植草坪56万平方米,绿化种植54万平方米,乔木达867个品种40余万株,使甸溪河治理工程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全旅游示范生动样板。

  四是治村有序。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严控村庄周边违章建筑,规划实施村庄风貌改造提升,创建干净宜居美丽新家园。

  五是治人有方。全面落实河长制,设四级河长39名,督查长、监督员、保洁员110名,建立督察考核机制。大力扭转和培养周边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充分发挥沿河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河流巡防巡查,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化,全面推动“政府治河”向“全民治河”转变。

  今天,治理后的甸溪河水质由改造治理前的Ⅳ类变为Ⅲ类,部分水质因子稳中向好达Ⅱ类。河水清波荡漾,有涓涓的细流、湍急的溪谷、奔腾的瀑布,玲珑的小桥,常绿的水生植被;河道两岸“山峰”林立、怪石嶙峋,一河清流、两岸花木,色彩浓烈、景色丰满。


原文链接:http://sthjt.yn.gov.cn/shjgl/dbssthjzlgl/202106/t20210603_2256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