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载,普查花开
发布时间:2020-08-18来源: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几十万普查人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即将开花结果。这样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挑战着每个普查人的能力和精力极限,也成为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业务能力的绝好平台。
还记得2017年办领导为普查经费迟迟无法拨付、影响几十家系数编制单位工作进度的担忧和焦灼;还记得污染源清查建库时,同事们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名录、电网用户名录、纳税单位名录等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去重补新,甄别挑选有效数据的认真和投入;还记得各组组长们为尽快推进普查制度和普查技术规定两个重要文件的会签而在各部委蹲点守候;还记得自己经过长达半年的沟通才得到国家统计局的许可,辗转取回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就这样一点一滴推进、一环一环把关、一人出一份力,普查才得以最终完成,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重大决策参考。
三年来的工作沟沟坎坎、起起伏伏,让人不由心生感慨、思绪良多。首先最大的感受是工作本身的难。普查工作有着复杂性和系统性,由于工程庞大,就会产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各个维度下的各种问题,而且相互之间有各种联系;这种联系可能不发生在现阶段,但会发生在以后的某个阶段。这就要求每名普查工作人员既要洞悉局部,更要了解全局;不但要掌握理论方法,还要解决实际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问题。一个环节想不周全,就会产生更多麻烦和问题。
二是解决问题的韧。以农业源普查工作来说,各个系数编制单位提出的核算方法和系数经过与软件开发人员多轮次反复沟通,核算模块才得以上线。然而核算模块刚刚上线,普查答疑微信群里各地发来的各种核算问题就接二连三、似无穷尽。一开始,通过软件公司安排的技术咨询向软件编程人员传达问题,后来发现这种方式会丢损信息,问题无法尽快解决。后来,直接找到编程人员解释问题、修改编码,盯着对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排查原因、妥善解决。编程人员从早到晚盯着屏幕和编码,脑子里快速梳理分析语句逻辑和差错点,持续了好几个月。在大家尽心竭力的配合下,问题逐一破解、越来越少。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最终如期完成,凭的就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那一股子韧劲。
三是细节问题的准。三年来,我深刻意识到准确解决细节问题的重要性。报表中的各种选项无法囊括所有情况,因此设置了“其它”选项,而精准填写“其它”选项非常重要。比如,“其它利用”和“其它丢弃”性质不同,如果都填写在“其它”选项中,会造成无法区分的麻烦,对核算结果造成重大影响。为此,普查人员反复掂量考虑地方会如何填写,并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建议。在实际填写过程中与地方反复沟通,力求做到最精准。
工作中还需要树立“前后眼和上下眼”意识,不但要立足当前,还必须着眼今后。只有全流程谋划,多方位多角度思考,才能最大可能减少问题,避免折腾和反复。
普查三年,秉心做事,换来内心的踏实无愧,成就普查工作的圆满结束,为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原文链接:http://hbepb.hebei.gov.cn/hbyd/hjsp/202008/t20200807_100352.html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