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子泥湿地调查到超过30万只水鸟 系迄今为止最大值
发布时间:2024-09-18来源: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条子泥湿地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每年有数百万候鸟在此中转停息。在最近的一次天文大潮期间,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前往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进行今年秋季迁徙鸟类调查。本次调查记录到水鸟总数达18.85万只,共32个物种,创造了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的最大数量。
“这个数量可以说是创了新高,因为去年高峰时期是11万只,在这18万只水鸟中有90%是鸻鹬类。这种鸟类特别喜欢在条子泥堤外的滩涂觅食底栖动物。”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杨洪燕表示,“这些鸟有8万多只是大滨鹬,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在整个全球分布上,它们只在这条迁徙通道分布,相当于全球种群数量的20%都在‘720’这个塘里边栖息。”科研人员还在调查中观测到,这些鸻鹬类迁徙大军中,不乏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极危、濒危明星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青脚鹬达1630只。它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聚集水面,如同精灵在湿地的水草间穿梭跳跃,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720”是国内首个人工打造的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它由一个720亩的鱼塘改造而成,面向海堤外的辐射沙脊群,滩涂底栖生物丰富,是鸟儿的天然“大食堂”。每当大潮涌来的时候,滩上觅食的鸟儿纷纷避潮飞散,来到“720”落脚。“‘720’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整个迁飞通道范围内,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栖息地点。”杨洪燕表示,“但有一点忧虑的是,‘720’的鸟太密集了,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多创立几块这样的高质量高潮位停歇地,适应不同腿长的小鸟,供它们栖息。”据悉,此次调查记录到的“秋迁大军”,还包括蒙古沙鸻、黑腹滨鹬、白腰杓鹬、灰斑鸻、大杓鹬等30多个鸻鹬类品种。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心节点,整个条子泥区域,调查到超过30万只水鸟,系迄今为止最大值。这些当中的许多种类,将在条子泥待上2至3个月,等完成换羽后继续迁往南方越冬地。
原文链接:http://sthjt.jiangsu.gov.cn/art/2024/9/11/art_84025_113544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