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四不要”!日常网络安全隐患防范指南
发布时间:2024-09-18来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9月9日至15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本届宣传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泄露、隐私侵犯、电信诈骗等诸多社会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现在总结了日常生活中守护网络安全的“四要”“四不要”,帮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四要”:
01 设备密码要勤换。密码是守护账户安全的重要防线,保护密码的方式除了设置强密码、避免所有账户使用同一个密码外,更重要的是定期更换密码,避免长期使用增加被泄露或被破解的风险。
02 杀毒软件要更新。杀毒软件能够检测查杀木马病毒,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电脑、手机安全。然而随着网络环境变化,病毒也在不断变种升级,只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才能有效识别、查杀最新病毒。
03 智能家居要警惕。智能家居使用时普遍需要连接互联网,一旦系统出现漏洞,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入侵设备,获取摄像头权限等途径,使智能家居变成窥探用户隐私的工具。因此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智能家居时,要选择正规品牌,定期更新固件和软件,设置强密码,以防范信息泄露的风险隐患。
04 AI诈骗要当心。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AI换脸、拟声”等新型诈骗方式越发普遍,面对这些新套路,要谨慎验证对方身份。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要提升对人脸、声纹等个人生物数据的保护意识,拒绝需要录入生物信息的非必要场景及非正规软件。
“四不要”:
01 陌生WiFi不要。连在公共场合连接免费WiFi时,极易碰到不法分子搭建的山寨WiFi。如果不慎连接,不法分子即可通过后台监控用户传输的数据,窃取支付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02 钓鱼链接不要点。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冒银行、学校等官方机构给用户发送短信或邮件,以“通知”“账户验证”等名义诱导用户点击其中的网址链接,如果不小心点开,手机、电脑系统可能会被植入病毒,其中存储的文件资料或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窃取。
03 不明二维码不要扫。二维码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而且制作简单、真伪难辨,常常被不法分子用于传播手机病毒和恶意软件。一旦扫描了恶意二维码,手机后台就可能遭到非法入侵,相关权限也被控制,进而导致个人信息陷入被窥探和非法使用的风险中。
04 个人信息不要晒。机票、证书、照片等内容中包含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关键位置等个人信息,如果随意晒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给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原文链接:http://sthjt.shanxi.gov.cn/xwzx_1/zfyw/sxyw/202409/t20240911_965231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