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笔书写亮丽北疆】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感受生态之美
发布时间:2024-09-09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走进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感受生态之美
8月的锡林郭勒绿草如茵,车辆行驶在去往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上,两边连绵起伏的小丘线条柔美,轻轻滑过车窗向后退去。苍翠欲流的草原与远处墨云翻卷的天空连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苍辽静谧的油画中。
到达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杨白桦林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莽莽榛榛的树林,空气中是下过雨后的清新,2024内蒙古生态文学周暨生态文学名家锡林郭勒行采风团一行跟随自然保护区讲解员刘玉良向山上的瞭望塔走去。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总面积58.36万公顷,始建于1985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198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草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993年首批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自然保护区委员会成员。作为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的核心分布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较好地反映了温带草原的特征与面貌,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及生物基因库,充分发挥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对于保护草原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玉良介绍,“保护区内现有种子植物658种,其中麻黄、芍药、黄芩、防风、秦艽、苦杏仁等药材就占到426种,而且全部是天然生长,没有人为栽种。”沿着山间小路蜿蜒而上,两边各色野花散落在草丛中,随行的作家老师不禁感慨,“我们真是来到了百草园!”“不仅植物多,保护区内还分布有黄羊、马鹿、獾子、猞猁、燕隼等多种动物,它们吃着山韭菜、沙葱、野葱头,喝着山泉水,生活得很好!”刘玉良的介绍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全面落实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责任制,推动林草生态保护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在加强人力巡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网络,强化巡护监管。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保护区内的植被恢复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原自然博物馆”。
登上瞭望塔,周围的风光尽收眼底,四周是望不尽的葱茏。“保护区内的水、空气、土壤均无污染,生态环境质量好得很!”刘玉良自豪地介绍。
从山杨白桦林出来后,大家又来到保护区内的扎格斯台湖,湖水清澈见底,湖边芦苇丛生,随风摇曳。“扎格斯台”汉语意为“有鱼的湖”,据当地人介绍,湖内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类。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当地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见证。2023年,锡林浩特市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锡林河水质手工监测结果为Ⅳ类,达到考核目标;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无土壤污染。
长期以来,锡林浩特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已成常态,绘就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文字:高美娟 图片:斯琴巴图
原文链接:https://sthjt.nmg.gov.cn/zjhb/xcjy_8153/sthjxc/202408/t20240827_25642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