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4-08-12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一、修订背景
近年来,我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则体系建设,2020年首次探索建立综合裁量模式,2021年进行了一次修改调整,为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行为提供有力制度支撑。但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对行政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标准。为此,省生态环境厅依据新制修订法律法规规章,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福建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以下简称《裁量规则》)。
二、修订原则
一是合法合理原则。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福建省行政执法条例》《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我省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要求,在法定的处罚事项、幅度、范围内,合理确定裁量因素、划分轻重程度、匹配相应数值,确保处罚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二是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虑、全面衡量了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执法对象情况、环境违法后果等相关因素,注重以事实为依据,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执法理念,做到处罚幅度与违法后果相适应。
三是科学实用原则。《裁量规则》中的处罚计算公式、裁量等级、裁量表类型是在遵循国家文件规定、总结我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定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指导执法人员更好地依法、科学、精准执法。
三、主要内容
《裁量规则》共有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裁量基准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等3大部分:
(一)裁量规则部分。该部分共18条,是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设计及应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主要包括了裁量原则、裁量模式、裁量因素、裁量公式等方面内容。
(二)裁量基准部分。该部分是对环境违法行为共性、修正、个性裁量因素进行了细化量化。其中,共性裁量因素5项、修正裁量因素4项、个性裁量因素涉及10类260种常见环境违法行为。
(三)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部分。该部分是在现有“不予处罚”“首违不罚”原则性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执法实践,细化量化了不予处罚清单2类11项、免予强制清单1项的适用条件、依据等,形成了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模式,有利于基层更好运用“首违不罚”处理轻微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wjjd/wzjd/202408/t20240807_649816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