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迅”应“汛” 为汛期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4-08-01来源: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6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汛期,入汛后,南方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汛期形势紧迫,地质灾害频发,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如何化解环境风险,遏制环境污染?怎样做好汛期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室主任康晓风告诉人民网记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直在推进无人机、无人船及现场快速监测设备等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在汛期的应急监测工作中,这些新技术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
“无人机除了采集水样和现场调查以外,还可以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大范围立体监测。无人船搭载相应检测模块,可以实现地表水的实时监测。”康晓风介绍,“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汛情应急监测效率,提升救援安全性。”
提升应急能力,织密应急响应“安全网”。康晓风介绍,在险情处置工作中,无人机、无人船测流系统等现代化应急监测设备“联袂出击”,快速获取决口水位、流速、地形、口门宽度等水文要素,为决口抢险封堵、二级堤防查险固堤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全力确保“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指出,面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要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增加重点区域应急监测核心基础站点密度,优化应急协同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灾情应急监测的时效性要求永无止境。”康晓风说,抢险救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要用技术换时间,扎牢“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线。
康晓风表示,通过应急监测,落实一个“防”字,“防”出平安,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拼出一个“抢”字,“抢”出时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习生徐皓萱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文链接:https://sthjt.fujian.gov.cn/zwgk/sthjyw/stdt/202407/t20240731_649299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