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双辽市:全力建设幸福河湖

发布时间:2024-07-26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2023年以来,双辽市全力实施幸福河湖建设,东辽河、西辽河等一批绿水长廊的成功建设,使河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空间布局,还拉动了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宽资金渠道,奏响“协奏曲”。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破解资金难题是关键。双辽市水利、住建、发改、林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通过创新思维走出资金困局。在坚持项目公益性基础上,对项目升级规划设计,积极争取上级水利建设资金、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投资,千方百计吸引社会资本注入,2023年完成投资1.49亿元。通过统筹安排、聚焦重点、强化全过程监管等举措,让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同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效应,实现以“小补助”撬动“大投入”,保障幸福河湖项目建设提质提效。

  打造精品工程,奏响“进行曲”。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加之上游截流,致使双辽市境内河流多数断流,水库、泡塘蓄水量较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双辽市委、市政府将绿水长廊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采取多项保障措施,全力解决土地、资金、人力、用电等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2023年,通过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作为示范引领,为全面铺开幸福河湖建设奠定基础,全年共实施绿水长廊项目9个,建设长度57.55公里,完成投资1.49亿元。

  打造生态廊道,奏响“交响曲”。双辽市通过系列幸福河湖项目建设,使域内河湖的水环境得以改善、水生态得以修复、水质得以提升、河道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河湖保护治理成效明显。西辽河、小西河等建成区绿水长廊项目的成功建设,已成为“春看花、夏观绿、秋赏叶、冬望雪”的市民观景廊道,也是供市民漫步、骑行、休憩、健身的生态休闲通道,每年吸引市民及各地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从“水忧患”走向“水安全”,继而迈向“水生态”,再到推动“水经济”协调发展,双辽市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为经济发展助力,让“幸福河湖”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让湾湾碧水变成百姓心中的新地标。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ywdt/ssdt/dfdt/202401/t20240117_30231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