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海,总有“鲸喜”
发布时间:2024-06-13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布氏鲸在涠洲岛附近海域捕食。(资料图)赖建 摄
初夏的涠洲岛,风平浪静。海水如蓝宝石般,闪耀着粼粼波光。人们轻快地划着船,游弋海上,也都怀着一种期待,不停地向着远方眺望。
“见不到的,没赶上好季节。”庞碧剑打破沉默,“我们这位老朋友,可神秘呢。”
身为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研究室副主任,这位高级工程师口中的老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
涠洲岛海域,是目前我国近海已知大型鲸类唯一的稳定栖息地和捕食场所。
两个多月前,广西生态环境厅主办了一场名为“让‘鲸喜’常在”的融媒直播。这场特别的海洋生态科普宣传,吸引了全国38家融媒体平台和账号同步直播,观看量超过210万人次!
面色黢黑的广西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默,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2018年,北海市政府对外发布重磅消息:涠洲岛海域发现中国大陆首例近海岸分布的大型鲸类生活群体——布氏鲸群。
在此之前,陈默所在的研究团队,已在这片海域追寻了3年。
“头顶喷出一蓬水柱,然后拱起后背,镰刀一样的背鳍和尾鳍划破海面,带起一片浪花,旋即消失在金灿灿的海面之下。”第一次邂逅布氏鲸的场景,陈默记忆犹新,“那是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
秋到,鲸来;夏至,鲸去。为何布氏鲸独爱北部湾?
“原因很简单,食物在这里。”陈默说,调查研究发现,涠洲岛—斜阳岛附近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尤其是当年9月至次年4月,如棱鳀、沙丁鱼等布氏鲸较为喜爱的集群鱼类,会在这片海域广泛分布,吸引鲸群在特定季节前来捕食。
2020年起,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涠洲岛海域布氏鲸开展专项监测调查,如今已基本掌握其迁移规律、分布范围以及食物种类。
“这片海属于难得的洁海、净海,也是‘吸鲸’的主要原因。”庞碧剑介绍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常年达90%以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前列。这里还有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多种珍稀生物,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区之一。
早在300多年前,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廉州府志》,就记载了北海有“大鱼”出没。“我们小时候跟船出海,经常看到鲸鱼,后来慢慢少了。”当地老一辈渔民,至今仍流传“见鲸有喜”的说法。
如今,随着布氏鲸的回归,“出海观鲸”成为当地热门旅游项目,世界各地鲸豚爱好者纷至沓来。
可游客多了,难免对鲸群生活造成影响。如何做到和谐相处?
倡导正确观鲸,成为重中之重。最近几年,陈默每年驻岛近100天。他和团队参考国际经验,在出海天气、噪音控制、船速、距离等方面,制定公约规范。当地旅游部门设立专门的观鲸点,向市民和游客科普“观鲸须知”,督促保持安全距离,防止扰乱布氏鲸栖息环境。
监测显示,2023年涠洲岛附近海域布氏鲸栖息数量已增至近60头,创下新高。
今年初,陈默参与了一项名为“寻声大航海”的项目,团队成功采集到700多条布氏鲸声音。“持续掌握它们的习性,研究它们的语言。说不定,有朝一日能实现人鲸交流。”
就在融媒直播前几天,他不顾感冒发烧,仍坚持出了一趟海。再次看到心心念念的布氏鲸,回来后便感到浑身通透舒服。他说:“是海洋和布氏鲸治愈了我。”
追鲸人,在年复一年的轮回中,尽情享受久别重逢的惊喜。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sxdt/t1851679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