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揭秘放射医学、核医学诊断与治疗
发布时间:2024-04-13来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核安全观10周年,为切实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生态环境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四川省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公众进一步了解核安全知识。“四川生态环境”官微开设专栏专题报道,推动公众科学认识,营造良好的核安全氛围。
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电离辐射,它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放射医学、核医学等。
放射医学:射线的透视魔法
当身体不舒服时,医生有时会建议我们拍X光片。
那么X光片是怎么形成的呢?秘密就在于X射线!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人体内密度高的部位吸收X射线多,在胶片或荧光屏上感光少,冲洗后呈白色,反之,密度低部位呈灰或黑色。医生们通过X光片观察骨骼、内脏等情况对症进行医学诊疗。
常用的X射线医学诊断设备有CR(计算机摄影)、DR(数字摄影)、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此外,γ射线、电子、质子和重离子也广泛地应用于放射医学治疗领域,治疗设备有伽玛刀、电子加速器、质子加速器和重离子加速器等。
核医学:神奇的放射性药物
放射医学还有一个好朋友——核医学,包括多种放射性药物。
这些药物可不普通,它们藏着放射性核素,能够放射出射线,帮助医生发现我们身体里的“秘密”,是医学诊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如氟-18用于对脑、心肌血流灌注、神经受体显像;
锝-99m用于身体脏器的显像和功能检查;
碘-131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磷-32用于治疗淋巴瘤;
锶-89用于治疗骨转移癌;
镥-177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瘤、前列腺癌等。
△放射性药品标志(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
看到这儿,是不是有点担心,电离辐射安全吗?
放射性剂量大揭秘
在我们日常所受的电离辐射照射中,绝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等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天然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占总剂量的94%,而医疗诊断等人工辐射源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仅占总剂量的6%。
天然电离辐射源所致个人年有效剂量远远高于人工电离辐射源。
△我国居民日常受到的电离辐射个人年有效剂量比例示意图(数据来源:2022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
我们每天都在摄入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物质,但同时由于代谢平衡的作用,每天也会排出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使得身体内各种放射性核素的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03878/2024/4/12/3bc64799178044d0af1e50b72fa086e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