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三借”协同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
发布时间:2024-01-31来源: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宣城市深挖潜能优势,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2023年全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数量128个,全省排名第2,登记金额1427.3亿元,全省排名第4,50亿以上落地项目9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户、省级11户。全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4.4%,生态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
“借船出海”壮大生态环保产业链。围绕补链、固链、强链,编制完成《宣城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6年)》,重点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质能、新能源电厂等产业。宣城市政府与安徽省生态环境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船出海在绿色低碳环保、城市更新、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探索“两山”理论在宣城的转化路径,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的“宣城样板”,加快建设宣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助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借梯登高”做强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三大优势产业,文旅、绿色食品、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构建的“2+3+4”特色产业体系,开工建设投资超百亿元的宣城经开区华晟、宁国仕净、宣州区宏润等新能源项目,并依托总投资125.7亿元的华晟高效异质结全产业链项目聚力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围绕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安徽(宁国)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鼎亚德林智能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吉利宁国时代等重大项目先后落地,主打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核心关键零部件,打造国内一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新高地 。
“借势打力”协同减污降碳。严把项目准入关,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紧盯严控排污总量和污染项目审批,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等“十小”企业。2023年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19家,取缔关闭116家,整顿规范3家,腾出了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同时,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强化节能减煤及清洁能源替代,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515.48万吨标准煤,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72%,宣城市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定埠港荣获全省首个“零碳码头”称号,有力推动了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sthjt.ah.gov.cn/hbzx/gzdt/sxdt/1221301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