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视点

多点描摹 细处落笔 你我共绘美丽北京

发布时间:2024-01-06来源: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作者:佚名

  多点描摹细处落笔你我共绘美丽北京

  讲述人: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萌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的郭萌。到今年,我已经在生态环境宣传岗位上工作了12年。这12年,我和我们的宣传团队一起,助力各个部门的同事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路上携手前行。今天,我将从宣传工作者的视角,带大家回顾这一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一年,围绕着生态环境的业务工作和公众的关切,我们召开了16场新闻发布会,组织了不同主题的采访。

  我们的话题,涵盖生态环境多方面。包括空气质量、扬尘精细管控、生态环境执法、京津冀协同、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绿色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既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举措和成果,又有科普和普法,既有引领示范又有案例曝光。

  我们的脚步,走出发布厅,走进绿水青山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车公庄西路14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第三会议室发布厅,不仅如此,记者朋友还和我们一起深入平谷的田间地头,西城的执法现场、海淀朝阳的标杆工地、大兴的新凤河畔,还去到了雄安……努力让公众透过记者的镜头和笔墨,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对我来说,每一场发布都忠实的记录了我们的工作和北京生态环境变化,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每一次采访仍记忆犹新。

  记得2023年开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就是公众最关心的空气质量。在这场发布会上,我们欣喜地分享了PM2.5连续两年达标的消息。无论是作为生态环境工作者还是一名北京市民,我都因此而高兴骄傲。

  新闻发布的脚步没有停,污染防治攻坚的脚步一样没有停,为了推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们在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路上,不断探索。

  今年实现了新的工作模式的突破。

  “三监联动”达成1+1+1>3

  生态环境保护是个专业性、综合性都比较强的领域,多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一套高效精准的工作模式在碰撞和磨合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让治污模式再升级的“三监联动”。

  简单说,就是“监测部门感知发起、监管部门统筹调度、监察执法部门实施检查”。这其中,像大气处、污染源处这样的环境监管部门是“发动机”,监测部门则像“哨兵”“耳目”,监察执法部门发挥“铁拳”作用,各司其职、精密配合。

  给大家讲一个实际案例。用电监测可以精准监测企业排污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是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8月25日,我们通过用电监测平台发现,顺义区某企业存在疑似生产设施开启而治污设施未同步开启的行为,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相关问题线索推送给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区局随即开展现场核查,发现线索属实。生态环境部门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对设备进行核查和优化升级。8月30日,监测平台显示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同步开启运行,也通过了现场核查。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三监联动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让工作机制更顺畅了。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节点明晰、流程顺畅,形成闭环工作合力。

  监管手段更丰富了。(16.6万辆)重型柴油车和(6000多台)工程机械在线联网,有力监管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2000多个)工地监控、(1900余条)道路尘负荷走航,以及卫星遥感等数据多源关联,实现扬尘源融合监管。

  效果评估更智能了。通过各种新技术,能够动态追踪移动源、工业源、施工工地活动水平变化,精准提供线索,支撑管理部门快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曾经有一线同事跟我说,以前的执法,更多的是凭经验去查,但是现在有了“发动机”驱使,有了“哨兵”指引,效率大大提升。可以说,“三监联动”达到了1+1+1>3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能力,推动了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执法更高效更精准更有温度

  今年围绕生态环境执法我们召开了3场发布会,既有对新时代十年工作变迁的回顾,也有对典型违法行为的曝光。在我眼中,环境执法这支铁军既是有高科技手段加持的严格执法人,也是送法入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温暖普法人。

  我们组织了在执法岗位上工作十年的一线同事,推出了“十人十故事”系列。在这其中,我的同事李想用两张照片串起了他的十年执法故事,一张是十多年前的燃煤锅炉房,屋子里光线幽暗,灰尘遍地,墙面黢黑,另一张则是新近拍摄的燃气锅炉房,室内明亮整洁。两张照片对比十分强烈,从中我看到了这些年来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燃煤到燃气,越来越绿色低碳了;另一方面,我们的执法方式也从“人海战术”,变成了直接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及时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科技的加持,让执法更加高效了。

  执法工作的实施上突出科技赋能,从撒网式执法向目标式执法转变,这几年大家耳熟能详的“点穴式”执法、热点网格执法等,就是精准执法的体现。同事们还把普法宣传贯穿执法全过程,督促指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动态将管理水平高、对环境影响小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开展非现场检查;设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没有主观过错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执法更有温度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我们的新闻发布会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走出了发布厅,开到了绿水青山间,开到了田间地头,开到了河畔岸边,开到了工厂车间。也正是因为如此,对北京生态环境变化的记录,才更加生动和直接。

  今年七月,正值盛夏,骄阳似火。为了让大家真切感受“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我们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在平谷的“生态桥”和国桃基地,和大家一起体验了一把“小桃枝”的绿色循环农业之旅。

  在车间里,记者朋友们看到了平谷区创新启动“生态桥”治理工程,有效解决了“小桃枝”引起的生态环境治理“大麻烦”。废弃桃枝从田间地头进到生产车间,变身有机肥后再回到桃树下,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

  在国桃基地,记者们看到了发展林下经济,减少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推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生动实践案例。

  就这样,通过一片桃园,一个厂房,一群村民脸上洋溢的笑脸,生态桥成了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桥,生动折射出了北京市通过持续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和美治理,让“绿色颜值”实实在在点亮了首都乡村“生态价值”的有效做法。那天采访完,我们和记者的镜头、录音笔和笔记本都是收获满满的。

  从参与者到引领者

  除了发布会,今年我还参加了几场很有分量的论坛和活动,它们都让我产生了新的感觉。

  首先是平台新。就在前不久,我和同事们一起参加了COP28大会,并在大会的“中国角”成功举办了首场地方政府边会——“北京边会”活动,以地方政府生动实践助力讲好中国气候环境故事。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对外展示北京形象,分享减污降碳北京经验,引起了广泛关注。

  另外是话题新。今年9月,我们举办了2023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这是一场连续七年面向全球大都市发出的生态文明之约。随着北京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逐步深入,论坛的主题从最初主要关注空气质量,再到关注减污降碳协同;分论坛主题还涉及“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VOCs治理”“碳排放交易及绿色金融”“低碳交通”等,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北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来自全球大都市的专家代表,带着先进经验、带着前沿理念、带着切实建议,共话大气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再有是领域新。今年10月份,我们在延庆举办了首届生态价值实现国际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积极搭建“两山”转化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平台,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交流国内外先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案例。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典、哥斯达黎加等国的50多名全球知名专家进行了为期两天探讨。

  这几场重磅活动都给我一种共同的感觉——身份新。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我们已经从参与者成为了引领者。

  2023年,“新时代十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北京市生态环境文化周也恰逢第十个年头,第十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以“美丽北京 十年有你”为主线,回顾与展望了十年来市民朋友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旅程。十年来,环境文化周累计推出活动百余项,受众近千万,成为了首都市民感受生态环境文化魅力,引领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参与美丽北京建设的重要平台。

  我们欣喜的看到,更多市民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和环境监督,助力美丽北京建设,对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行动格局初步形成。

  盘点这一年,在污染防治攻坚之路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作为生态环境宣传工作者,我们一直努力讲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传递绿色低碳发展声音。之后,还有更多的讲述人从他们的视角来分享参与北京生态环境改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ywdt28/xwfb/436329452/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