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观察

以“演”筑防以“练”备战淮南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3-11-27来源: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报告值班室,我公司209-G-101苯罐在例行检修时突发苯泄漏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有含苯废水顺着雨水管网流入厂区外明水沟渠。”这是发生在淮南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中的一幕。

  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态环境应急体系,切实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11月24日,淮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潘集区人民政府、公安、水利、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设置“明暗双线”监测,“明线”即煤化工产业园区内的A公司苯罐泄漏,含苯废水流入厂区外明水沟渠;“暗线”即祁集涵闸入淮河口处投放石油类物质。

  本次演练采取“一中心+一现场”演练模式,指挥中心远程指挥应急处置人员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及监测工作。应急处置以应急监测与污染处置为主线,借鉴“南阳实践”“空间换时间”的处置理念,布设6个监测点位、设置1处筑坝引流,将受污染水体引至周边的天然坑塘进行应急处置。同时以多部门协同为辅线,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属地政府管理责的落实,体现“信息及时报、先期处置快、联动处置广”等多部门协同机制。

  “此次演练充分体现了我市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对突发环境事件高度敏锐性和响应的快速,切合淮南特点和生态环境应急关注点,检验了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提高了各级人员应急处置事故的综合能力,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经验,达到了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预期目的,有效地提高了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演练总指挥、市政府副秘书长孙道军表示。

  下一步,淮南市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以底线思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空间换时间”的理念,以“平时多练兵,急时少受损”为目标,实现由“被动应急”向“主动备战”转变,深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实战能力,全力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


原文链接:https://sthjt.ah.gov.cn/hbzx/gzdt/sxdt/1218910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