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烟台莱州:陆海接力唱响“耕”海生态牧歌
发布时间:2023-09-22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央广网烟台9月17日消息(记者程立龙)山东海洋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位于烟台莱州市的莱州湾畔。初秋时节,记者走进企业,只见一排排白色养殖车间排列有序。采用了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养殖池里,斑石鲷幼鱼欢快地游动。
公司副总经理王晓梅介绍,在传统渔业养殖中,鱼池里的水用完后直接排放掉,耗水量极大。2003年,明波水产在国内率先实现全循环水养鱼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化生产。
循环水养殖简单说就是养殖尾水通过高效物理过滤、实时生物净化、紫外杀菌消毒、液氧精准添加等流程处理之后,重新达到养殖用水标准,回流到养殖车间,进行循环利用。与传统的流水养殖相比,循环水养殖能够节约用水量95%以上,只有5%的水被排放掉。
“鱼池里的水温必须控制在23至28摄氏度,这样才适宜幼鱼生长。过热的新水需要降温,过冷的新水需要加温,这些都耗费能源。”王晓梅说,“现在排出的废水少了,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更节约了大量能源。与传统流水养殖相比,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节水95%、节能69%,具有高效稳定和节能降耗的特点。”
当斑石鲷幼鱼长到一定规格,就需要让它们“换个家”,也就是所谓的“陆海接力”。在莱州金城和三山岛海域,“蓝钻一号”“蓝钻二号”大型生态围栏就是斑石鲷幼鱼的“新家”。
山东海洋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升告诉记者:“蓝钻一号和蓝钻二号都是典型的低密度生态养殖。”他说,海上大围网全程接近于自然,拓宽了斑石鲷的养殖空间,在这种贴近自然的养殖空间内,能够明显提高斑石鲷的生长速度,全方位提高鱼的品质。
“此外,蓝钻一号、蓝钻二号周边都是我们的养殖区,投放了很多的人工鱼礁,鱼的代谢物被周边的藻类吸收掉。藻类又吸引了海参、蛤蜊的到来,鱼、贝、藻、参多层次综合养殖,实际上打造了一个海洋牧场的生态圈。”李文升说。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mykhb/202309/t20230918_44123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