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闪电评论丨共赴“绿色之约” 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画卷”
发布时间:2023-09-01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初秋时节,齐鲁大地与绿色有个约定。8月29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烟台召开,这是在山东举办的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
大会的举办,进一步展示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就,扩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交流合作,为全国提供了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使命在肩、义不容辞。
“领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交出满意“答卷”。
自2018年起,山东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五年时间里,旧动能不断淘汰、重组,新动能持续培育、崛起,此消彼长间不断培育着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底色,山东也成功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身份转变。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国发文件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开辟了广阔空间。
随后,山东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推进,出台实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细化确定160项重点任务,配套制定责任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山东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召开,把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吹响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集结令和冲锋号。
今年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开局之年。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山东就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6.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活力更足。“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居全国第二。山东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优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鱼翔浅底、鸟语花香……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现在的山东,正在实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实体经济按下“快进键”,山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绿色低碳转型挺起山东“产业脊梁”。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山东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打开新空间、焕发新活力。聚焦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到2025年,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6%以上,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左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兴产业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山东提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潍坊元宇宙、烟台东方航天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通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成功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工信部衡量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15项主要指标中,13项居全国前三,6项排名第一。在数字产业方面,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6万亿元,软件业突破万亿元大关。在数字赋能方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117.1,居全国第二;产业数字化指数80.3,居全国首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聚焦“十强产业”需求,山东先后实施了1000余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引领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高质量发展;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获批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建设9家省实验室、277家省重点实验室,“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初步形成。
绿色低碳发展,最终落脚于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上。
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比,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老百姓来说则更为直观。
近年来,山东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岱青海蓝、万物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大气污染治理上,山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到2025年,实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9%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5%以上,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的目标,让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水资源保护上,2022年,山东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0%,V类及以下水体连续两年保持清零。济南、淄博、枣庄、济宁、泰安、菏泽6市国控断面年度水质实现“全优良”。全省79处列入国家“十四五”考核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上,山东以乡村绿色发展、环境亮丽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中,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已治理完成1000处农村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动全省农村公路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健全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压茬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活动。
绿色低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参与如点点荧光,汇聚成强大合力。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节约每一粒粮食、随手关闭电源、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等,都在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着力量。如今,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新风尚。
说到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关于绿色低碳的未来,山东有清晰的规划、扎实的举措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展望未来,山东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满怀信心、奋勇向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画卷”上留下属于山东的精彩一笔!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mykhb/202308/t20230830_44023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