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大理洱海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2-05-26来源: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洱海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云南省和大理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不忘“让洱海水更干净、更清澈”的初心使命,开启洱海保护“抢救模式”,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发扬“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洱海精神,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累计投入资金339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洱海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削减,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草、藻、鱼、鸟等动植物的种群和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净增70%,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水资源保障总体稳定,2020年底洱海水位1965.68米,为近五年最高水位。
“抢救性”保护洱海,主要打响了“八大攻坚战”。打响环湖截污攻坚战。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和450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开创国内环湖截污流域全覆盖的“先例”,累计处理污水1.99亿吨,削减化学需氧量31418吨、氨氮2376吨、总磷420吨、总氮3230吨。打响生态搬迁攻坚战。对沿湖1806户群众实施生态搬迁,腾退土地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人退湖进”“人水和谐”。打响矿山整治攻坚战。彻底关停57座非煤矿山,搬迁3座水泥厂,全面完成采矿区生态修复。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行“三禁四推”,削减大蒜种植面积12.36万亩,推行绿色化种植30万亩,关停46个规模养殖场,将奶牛存栏从10万头减少到3万头,有效削减了面源污染负荷。打响河道治理攻坚战。完成344公里河道生态化治理工程,全面消除27条主要入湖河道Ⅴ类及以下水体,建成“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累计向洱海补水超2.2亿方。打响环湖生态修复攻坚战。完成海东面山绿化10万亩,建成环湖湿地3.72万亩、各类库塘307座,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打响水质改善提升攻坚战。组建国内一流专家咨询团队,建成覆盖“天、空、地、水”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深度融合,系统施策,有效遏制了水质下滑趋势。打响过度开发建设治理攻坚战。重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将大理市城乡开发面积从188平方公里调减到14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从105万调减到86万;颁布《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11个地方性法规,将洱海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严格管控开发建设行为。
下步,大理州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同步改善,严格落实“退、减、调、治、管”的革命性举措,力争把大理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美丽河湖”创建的全国示范样板。
-->洱海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云南省和大理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不忘“让洱海水更干净、更清澈”的初心使命,开启洱海保护“抢救模式”,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发扬“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洱海精神,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累计投入资金339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洱海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洱海水环境治理稳步推进,入湖污染负荷明显削减,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草、藻、鱼、鸟等动植物的种群和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净增70%,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水资源保障总体稳定,2020年底洱海水位1965.68米,为近五年最高水位。
“抢救性”保护洱海,主要打响了“八大攻坚战”。打响环湖截污攻坚战。建成19座污水处理厂和4503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开创国内环湖截污流域全覆盖的“先例”,累计处理污水1.99亿吨,削减化学需氧量31418吨、氨氮2376吨、总磷420吨、总氮3230吨。打响生态搬迁攻坚战。对沿湖1806户群众实施生态搬迁,腾退土地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人退湖进”“人水和谐”。打响矿山整治攻坚战。彻底关停57座非煤矿山,搬迁3座水泥厂,全面完成采矿区生态修复。打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行“三禁四推”,削减大蒜种植面积12.36万亩,推行绿色化种植30万亩,关停46个规模养殖场,将奶牛存栏从10万头减少到3万头,有效削减了面源污染负荷。打响河道治理攻坚战。完成344公里河道生态化治理工程,全面消除27条主要入湖河道Ⅴ类及以下水体,建成“三库连通”清水直补工程,累计向洱海补水超2.2亿方。打响环湖生态修复攻坚战。完成海东面山绿化10万亩,建成环湖湿地3.72万亩、各类库塘307座,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打响水质改善提升攻坚战。组建国内一流专家咨询团队,建成覆盖“天、空、地、水”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监测数据、专家意见与行政决策深度融合,系统施策,有效遏制了水质下滑趋势。打响过度开发建设治理攻坚战。重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将大理市城乡开发面积从188平方公里调减到14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从105万调减到86万;颁布《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11个地方性法规,将洱海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严格管控开发建设行为。
下步,大理州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同步改善,严格落实“退、减、调、治、管”的革命性举措,力争把大理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美丽河湖”创建的全国示范样板。
原文链接:http://sthjt.yn.gov.cn/shjgl/dbssthjzlgl/202106/t20210603_22556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