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污染防治

葛为砚副厅长在全省环境安全管理暨重金属污染源普查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05-26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防范环境风险 保障环境安全

  努力开创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

  (2016年3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科学谋划“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作任务,推进全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主要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是环保事业大发展的五年,也是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环保系统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恪职尽责,同心协力,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具有山东特色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为了补齐环境安全管理这一环保工作的短板,“十二五”期间,我省把确保环境安全作为全省环保工作三条主线之一,围绕落实三大环节(预防、预警、应急),不断强化四项机制(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着力构建科学系统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五年来,我们制定完善了《山东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年度目标考核暂行办法(试行)》,并将其纳入生态山东建设目标责任制年度综合评价体系。创新实施了“超标即应急”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努力把影响环境安全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初步建立起环境应急预案网络,纵向形成省(政府和环保部门)、市(政府和环保部门)、县、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网络;横向形成了以水和大气为主的专项应急预案网络。同时,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在威海、临沂两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应急管理试点,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示范工作。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在鲁西化工园区开展有毒有害气体预测预警应急能力建设试点,并列入全国10个环境安全预警能力建设试点园区。制定《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应急专家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环境应急专家的遴选和管理。由于我们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强化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强基固本,有山东特色的环境安全应急体系基本形成,为我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砥砺前行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壮大。继2010年成立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处之后,2012年省厅又成立了全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省环境监测站、环境监察总队、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省环境应急监测中心、环境应急调查取证中心、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全省17个设区市、83个县(市、区)环保局经编办批复成立了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全省各级环境安全应急管理专职人员达到310余人。各级环保部门加大了应急装备建设。省厅投资330余万元,建立了省级环境安全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系统。15个设区市(济南、青岛、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环保局、34个县(市、区)环保局基本建成了应急指挥平台。“十二五”期间,共投入省级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资金4840万元,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支持各市环保局加强应急装备建设。

  (三)环境应急队伍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开展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比武活动。自2011年开始,省厅每两年举行一次应急实兵演练比武。各市环保局每两年组织辖区内县(市、区)环保局举行演练比武,使应急演练走向常态化,全面提升了环保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水平。2012年,环保部在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通报中,对我省开展的实兵演练比武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培训。每年选派人员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培训,有12人取得环境应急管理师资证书。2015年,省厅举办了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班。市、县(市、区)环保局以及重点企业120余名应急管理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

  (四)环境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成果显著。为了切实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风险,几年来,我们实施了新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估制度,要求所有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必须设立环境风险评价章节。针对风险隐患高发、多发行业,开展了涉铅等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对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92家铅蓄电池企业停产整顿,关闭取缔18家土小炼铅企业;组织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基本建立起了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状况和化学品档案数据库。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督导企业自查自纠环境安全隐患2000余条,为保障我省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和调查处理更加科学有效。“十二五”期间,各级环保部门把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摆在突出位置,共成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46起,其中较大事件3起,一般事件43起,杜绝了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有效维护了全省环境安全。在处置“4.08”徒骇河重大跨境水污染事件、菏泽单县等地跨境倾倒四氯化硅事件、青岛“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件和日照“7.16”石大科技液化烃球罐燃爆事件中,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履职,行动迅速、处置科学,得到了环保部和地方领导的表扬。加强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2010年,全省环保部门与安监部门自上而下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提高了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危害。山东、江苏两省建立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工作机制,临沂市创新实施鲁苏边界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边界区域的共防共建共保。

  (六)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来,我们按照《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始终把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严把项目准入关,禁止重点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按照“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原则,对新(改、扩)建项目实行重金属总量控制。将涉重金属企业检查纳入“环保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中,严厉查处涉重金属环境违法行为。“十二五”期间,投入重金属专项资金2236.6万元,支持各级监测部门加强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和重金属排放企业在线监测,确保重金属污染物达标排放。在环保部每年组织的重金属 “十二五”规划年度考核中,我省成绩从2011年第23名上升到2014年第6名,连续3年取得优秀等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潜在的环境风险异常突出,环境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一是产业结构偏重,风险源种类和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重金属、剧毒物质和危险化学品排放的企业近5000家,重点行业风险单位占全国1/10,较大以上的占全国1/5。尾矿库病库30余座,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隐患。二是一些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违法排污特别是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的问题时有发生。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呈上升趋势。三是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发展还不平衡。部分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应急管理人员。有的地方还存在重事件应对、轻环境风险防范;重预案编制、轻预案管理,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差,应急演练走过场等问题。一些地方环境安全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相关环境专家库建设还不完备,环境安全应急指挥平台信息化建设、环境应急物资信息库建设还不完善,在预防预警、应急指挥方面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形势下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断提高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为确保全省环境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二、“十三五”总体思路和今年的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遏制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的攻坚期。“十三五”全省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要坚持以环境风险防控为核心,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底线,以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为目标,加大预防、预警工作力度,紧紧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和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四项机制,强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着力构建新常态下务实高效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确保全省环境安全,为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对于实现“十三五”环保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全省环保部门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准确把握“十三五”工作思路,明确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完善务实高效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防控体系建设是加强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环境形势的不断变化,防控体系建设也要不断完善更新。今年要组织修订《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山东省环保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解决好当前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实用性。各市环保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对政府和环保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核修订,按程序备案。同时,要及时指导企业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要组织企业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从源头上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督促指导尾矿库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制定预案并备案,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尾矿库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二)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对涉饮用水安全、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等关系公众健康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环保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赴现场、靠前指挥,切实按照“五个第一时间”要求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要严格信息报送,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报告机制,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加强舆情监控,多渠道收集事件信息。要加快完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推进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应急专家在关键技术攻关、应急处置、风险及损害评估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建立与公安消防等综合性、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的联勤联动机制,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联防联控能力。要继续严格落实“超标即应急”工作机制。围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重点,快速处置影响环境质量达标的不稳定因素,消除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隐患,保障全省环境安全。

  (三)不断提升环境应急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要不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打造又严又实的环境安全应急管理队伍。继续举办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级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和企业环保人员分批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理论考试、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环境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现场处置能力。各市环保部门要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应急实兵演练比武活动,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水平。省厅也将加强对各市演练比武工作的督导。

  (四)扎实做好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省政府确定,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这项工作省政府已经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今年是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各级环保部门要紧紧抓住这次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借势发力,积极作为,推动全省化工企业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抓好化工园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在对鲁西化工园区预警体系建设试点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全省新确认的化工园区推广鲁西化工园区环境预警体系建设的试点经验。

  三、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既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和环节。各级环保部门要围绕“控新增、削存量、严监管、保安全”的总体要求,以重金属污染物普查和“十三五”规划编制为重点,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组织开展全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专项普查。按照环保部《关于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后续工作的通知》(环办[2015]3号)要求,为解决全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基数不清,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省厅确定,对全省涉水、涉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普查。这项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下午还要专门召开普查培训会。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三点,一是要高度重视。这次普查关系到我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抽调精干人员,搞好经费保障,确保普查顺利实施。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培训制度,调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开展工作;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和成果抽查验收制度,实行质量奖惩措施;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参与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要逐级签订保密协议。三是要确保数据质量。各市、县环保部门要严格审核,确保数据准确。省厅将组织督查和抽查。

  (二)做好“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各市和重点区域要依据普查结果,认真分析辖区内重金属污染现状,查找问题,明确“十三五”防治思路和目标,制定治理和监管措施,特别是要优选一批能有效支撑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重点项目,充分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三)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的环境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督促涉重金属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对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建立监测台账。鼓励涉重金属企业安装重金属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设施。要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执法检查,将重金属企业检查纳入日常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加强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按规定对涉重金属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确保重金属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同志们,加强环境安全应急管理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树立“确保环境安全就是最实际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厅党组建立务实高效环境安全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努力提高环境安全应急管理水平,为建设生态山东、美丽山东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yjc.sdein.gov.cn/ygwj/201603/t20160329_7125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