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争创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 探索建立土壤防治五位一体“泰安模式”
发布时间:2022-02-18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近年来,泰安市为探索建立“源头预防、修复治理、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能力建设”的五位一体土壤污染防控体系,总结形成具有全市地域特色的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模式及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土壤防治的“泰安模式”,争创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
一是整合土壤污染防治力量。充分发挥山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优势,引导山东迈科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参与全市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打造一批土壤修复试点工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在开发工作,形成污染地块安全利用良性循环,确保污染地块完成修复及效果评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在100%。
二是实施摸底排查,明确土壤问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对全市258个地块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并开展风险筛查纠偏,对43个高关注度地块开展初步采样地块。对全市25个疑似污染地块开展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市建设用地环境安全指数,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为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提供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源头监管,预防土壤污染。定期建立公布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制定下发《泰安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指南》,明确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及工作开展要求,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责任义务,有序开展年度自行监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报告。同时,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督性监测,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目前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共计69家,均已全面建立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动态更新、治理、销号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四是落实分类管理,实行风险管控制度。探索制定全市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包括地块风险等级确定、分类管控措施、成效评估、成效监控等环节,总结形成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模式及管理机制。
五是探索治理模式,组织完成国家级修复试点项目。将山东晋煤明升达化工有限公司退城进园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项目纳入国家修复试点项目,总投入达1.23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2500万元,修复土壤量13157立方,修复效果评估通过省级评审验收,为下一步全市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工作全面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先行先试,打造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将创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泰安市创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工作目标,以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全覆盖、人居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形成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技术、管理机制体制为目标,明确整合土壤污染防治力量、开展土壤状况摸底排查、落实用地分类管理、开展修复试点等六项主要任务,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引导社会资本等六项保障措施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投资500万元选取关闭搬迁的焦化企业作为试点地块开展样板修复项目,在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探索焦化厂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模式。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gsdt/202202/t20220211_38564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