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长春市:综合施策促整治 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2-01-08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长春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长春市决胜2020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湿地“五大保卫战”,推动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3个“巩固提升行动”。如今,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生态画卷已铺展在春城大地。

  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近年来,长春市统筹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实施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管控等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淘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8089台;16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在用20蒸吨/小时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2021年以来,对167家(次)供热企业强化检查帮扶,累计检查各类燃煤锅炉企业1496家(次)。组织实施采暖期初供热锅炉错峰启炉,市区新建燃煤锅炉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超低排放限值要求。以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67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治理。运用“吉林一号”高清卫星遥感监测和可视化扬尘管控管理系统,对“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裸露地面、非正规垃圾点”等5类扬尘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监管。市政府出台实施《长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清洁油品”行动,建设“天地车人”一体化机动车排放污染监管体系。市人大出台实施《长春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自2021年起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各地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秸秆全量化处置和全域禁烧管控”,克服降雪早、窗口期短等困难,带雪作业昼夜奋战,加快推进秸秆离田,畅通秸秆综合利用出口;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能化、大数据手段,强化“技防+人防”并用,对全市秸秆违规露天焚烧实施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闭环管理和智能化管控,2021年全域禁烧期实现“零火点”。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重污染天气预防及管控实施精准化管理。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大幅增加,优良天数接近330天,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值均同比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碧水保卫战成果突出。水环境治理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系统性工程,主要领导高位统筹治水,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伊通河、饮马河流域污染治理、断面水质改善达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任务,现场督导推进。2020年以来,长春市立足流域系统治理,不断创新治水举措,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创新实施“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督查、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编制流域治理图册“工具书”,落实“图表化、清单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等“五化”工作模式,持续加大饮马河、伊通河等重点流域干支流水污染治理力度,重点实施了伊通河、饮马河、东辽河流域治理和劣五类水体改善达标工程。“十三五”期间,主城区新增排水管网789.6公里,改造排水管网247公里;特别是实施了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3亿元,其中水环境工程完成72亿元,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完成吐口治理124个,新建、提标、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新凯河流域水环境工程基本完工,芳草街污水处理厂、南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正在提速推进。辽河流域列入《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综合规划(2018-2035)》,25个项目全部完成治理任务。主城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1座,设计能力总计201.8万吨/日;全市147个乡镇,已有104个乡镇(街道)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其中28个重点建制镇和常住人口万人以上乡镇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止2020年底,“十三五”期间9个国考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7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长春市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治理资金6亿元。“十四五”期间,全市国考断面增至16个,新增的6个劣五类断面已成功消除5个,剩余1个劣五类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

  

  黑土地保卫战稳步推进。编制实施“三线一单”,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35.67平方公里,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58个。14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与属地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建立完善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土壤及地下水完成年度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排查更新了疑似污染地块清单。严格规范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流程,全市土壤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青山、湿地保卫战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面完成139个“绿盾”行动发现问题整改任务。强化农安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台省级湿地保护区现场检查,完成2021年自然保护区国家遥感问题点位现场核实。

  农村生态保护持续深入。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对6个“千吨万人”水源地和732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完成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发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完成了3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等手段,定期筛查识别农村黑臭水体,结合实地踏查完善清单,全面推进水体治理。强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固废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深入开展“清废行动”,“产、学、研、用、管”相结合,推进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危险废物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闭环管理。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持续提升。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针对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医疗废物、工业垃圾“上山下乡”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废行为。以公主岭市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推进焚烧飞灰、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开展市、县(区)两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健全危废分级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环境应急备案等制度,建立全市涉废重点风险源清单及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设施清单,建立起完备的环境应急和环境安全风险三级防控体系。全市未发生涉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shb/202201/t20220106_83724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