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生态旅游 白山给出绿色发展新答案
发布时间:2021-09-09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践行“两山理论”,中共白山市委七届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奋力开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新局面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白山市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生态旅游就是践行“两山”理论,发挥生态资源无穷价值的白山答案。
一、白山市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
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生态资源要求极高,白山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首先是传统生态资源优势。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脉腹心地带,森林覆盖率达84.3%,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长白山原始森林和火山地貌为白山带来了森林、湿地、温泉、地质奇观等无法复制的生态资源。全市境内有多达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深厚的发展潜力。
其次是冰雪生态资源优势。白山市位于北纬42度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在同纬度冰雪旅游胜地中,白山年降雪量略高于加拿大魁北克,并明显高于韩国平昌,冰雪资源呈现降雪量大、雪季长、积雪深度厚等特点,处于国际突出和国内领先地位。与传统生态资源的山河湖海湿地草原不同,冰雪资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可再生性,为生态旅游拓宽了发展路径也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最后是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白山市拥有传统而神秘的萨满文化、高句丽文化、靺鞨文化、渤海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是这些文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以朝鲜族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民俗文化、关东冰雪文化不断与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逐渐升华形成了白山生态旅游发展的独特文化背景。
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正当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低碳、环保理念和康养理念愈发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这些理念共同促使生态旅游的群众认知基础逐渐巩固。
过去几十年生态旅游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旅游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然而随着生态旅游理念的逐渐巩固,三类群体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即有高质量康养需求的老年人、对旅游品质有较高要求的高收入人群和追求体验和冒险的青年人。三类客群在追求“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理念认同。可以说,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的群众基础已经成熟。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伴随着旅游市场复苏的必然还有对于生态和康养的更高需求,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将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三、如何走好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深入规划和科学布局。生态旅游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要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考量本地生态系统、地理地貌、环境容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游客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功能分区,最终形成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特色产品体系。近几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依靠资源形成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不具备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必然陷入同质化的陷阱,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要想做好生态旅游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独有优势,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白山市优越的生态、冰雪和文化资源优势,让优势元素互相碰撞升华,发展森林康养、冰雪运动、民俗体验、乡村休闲、生态探险等旅游业态,形成白山独有的、覆盖旅游产业上下游和四季旅游节点的特色产品体系。
生态旅游发展的要务是提高现代化旅游服务水平。服务的关键首先是人,既要贯彻现代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又要加强对游客的生态教育、环境教育,让尊重生态系统平衡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政府、景区、游客共同保护共同维系的绿色发展格局。其次是加强旅游服务硬件建设,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做好水电、排污、通信网络等基础配套,加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旅游化,推进景区建筑、垃圾桶、旅游厕所的生态化建设。最后是加强旅游服务软件建设,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旅游景区数字化、旅游设施智能化、旅游信息智慧化。
生态旅游发展的未来是产业融合。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长远的生态旅游发展必定是在细化中进行的。从游客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模式,进而通过旅游业延伸发展其他产业,这正是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研学等产业具有天然的可融合性;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更是互补共融的同系产品。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当以生态为基础,旅游为骨架,以“生态旅游+”集聚绿色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串联医药健康产业,以“生态旅游+”引领产业大融合,以“生态旅游+”促进长白山文化产业,用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构建白山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全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shb/202109/t20210908_821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