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大气污染深度解析与治理攻关研究项目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1-06-23来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2021年6月10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青岛市大气污染深度解析与治理攻关研究》项目验收评审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元勋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陈东升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吉东生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薛文博研究员五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评审,结合青岛沿海城市特点,全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充分结合青岛城市地理气候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相互影响,深度解析沿海城市臭氧污染成因;二是做好“十四五”期间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顶层设计,包括治理目标协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氮氧化物(NOX)减排比例协同,以谋求准确高效遏制臭氧污染上升态势;三是紧跟国家“碳中和”战略决策,将减污降碳作为“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控制重点,研究制定青岛市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路线图和新举措。 该攻关研究项目自2019年秋季开展以来,由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组成的攻关技术团队,利用近两年的时间,紧紧围绕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重点问题、重点源类、重点成因”的跟踪研究,分析了青岛市2019年大气污染成因,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解读了秋冬季颗粒物及夏季臭氧污染形成过程,深度解析了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及臭氧污染成因,阐明了气象条件及区域传输影响。研究过程中,攻关技术团队共提交大气污染过程解读、专项管控对策建议、颗粒物源解析、成因分析等专题研究报告四十余份,最终通过多维度综合研究分析,识别出影响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青岛市秋冬季的颗粒物污染及夏季凸显的臭氧问题,提出以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为重点清单目标,以进一步强化PM2.5、臭氧以及臭氧关键前体物协同控制为重点抓手的管控措施。 此次攻关研究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体制机制,跟踪研究成果在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及时、科学、客观地分析了2019年空气质量反弹原因,并在秋冬季颗粒物及夏季臭氧防控工作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控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技支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将会用更精细、更科学、更系统的科研成果为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强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gsdt/202106/t20210623_3633699.html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