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世界环境】化学品与废物全球治理议程: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淘汰的中国行动

发布时间:2021-05-27来源: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2021年5月23日,是中国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20周年纪念日。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由联合国环境署主导,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22日通过了斯德哥尔摩公约。作为公约首批签署国之一,中国于5月23日开放签署首日签署了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在国际上生效,2004年11月11日对中国生效。目前公约共有184个缔约方。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潜力、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公约管控的POPs物质名单是开放的,目前共有受控物质30种/类,其中23种/类已对中国生效。

  图片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进程

  我国一直积极推动POPs履约工作,高度重视POPs污染防治工作攻坚落实,公约签署后成立了以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的14个部委组成的国家协调机制,编制并发布《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战略和行动,分阶段、分区域、分行业开展履约活动,从政策法规、能力建设、技术示范、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各层面全面展开POPs履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履约成就:

  (1)全面淘汰了19种类的POPs物质,其在环境和生物样本中含量水平呈下降趋势;

  (2)完成了浙江省16个含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封存点的场地清运、封闭和验收,以热脱附技术处理了清运出的1.1万吨多氯联苯污染土壤,收集了12省地上暂存的2600余台含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无害化焚烧处置了含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及其它多氯联苯污染废物共计1200吨。

  (3)废弃物焚烧、铁矿石烧结、再生有色金属冶炼等三个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降低超过15%,二噁英增长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4)清理处置了历史遗留的上百个点位10万余吨POPs废物,在污染场地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虽然我国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公约受控物质不断增加,履约任务仍然艰巨,淘汰替代面临着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POPs履约依然任重道远。


原文链接:http://sthjt.jl.gov.cn/zwzx/qghb/202105/t20210524_807787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