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时评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离京考察,首站为何来到福建?

发布时间:2021-03-24来源: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2021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来到福建考察调研。3月22日下午,习近平先后来到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朱熹园,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茶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十七年有余,在这些时光里,他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深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主导和推动了福建的生态省建设,而福建也成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萌发地。

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战略,亲自担任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领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福建生态省建设作出20年远景规划,并带队到北京参加规划专家论证会,提议、主持召开全省环保大会推进规划编制和落地实施。

无论是在厦门、宁德、福州还是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间,他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要首先了解生态建设情况。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4年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使福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2016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批准福建建设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亲临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文章”。

而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十四五”新征程扬帆起航之际来到福建,首站就看山,对八闽大地的生态环境更是饱含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3月22日赴福建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朱熹园,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茶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

其实每一年,总书记要去不少地方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看山是很关键的一项。

2020年4月,习近平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要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在陕西考察期间,他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要身体力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2019年8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听取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情况汇报,叮嘱大家要“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次福建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这座山,名为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是地球同纬度地区保护最好、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两千余种植物物种和近5000种野生动物,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更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曾几何时,建立伐木林场,毁林子修梯田,陡坡山地大面积种植粮食、竹子,猎户们无节制上山猎捕野生动物、采摘中草药......武夷山生态破坏现象屡禁不止。

上世纪80年代,武夷山成立自然保护区起,签定村民协议,划定生态红线,组织专业巡护队伍,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持续增加,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

2016年6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这些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的新模式、新路径,走出一条完善环境治理、助推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据悉,国家林草局2019年对全国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在由地方主导实施的5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排名第一。数据显示,试点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自然植被覆盖率达94.92%,森林覆盖率达80.47%。

同时,武夷山国家公园优化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合理划定功能分区,初步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社区发展扶持、社会参与共建等方面的生态保护管理新模式;建立社区协调发展机制,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优化社区规划建设,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3月22日赴福建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先后来到南平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朱熹园,了解生态文明建设、茶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武夷山之行考察的位于武夷岩茶核心产区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据了解,近年来,燕子窠生态茶园利用大豆作为绿肥,提升土壤肥力,通过将农作物改造成“绿肥”,不仅解决了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还保住了土壤的养分,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此外,今年燕子窠基地1000亩茶园套种的油菜,采用套作特选绿肥作物为茶叶提供纯天然养分,还将成为来年春茶的天然绿肥。

如今,燕子窠生态茶园内油菜郁郁葱葱,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百姓的致富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口中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也成为了生动实践。

  

  内容来源:中国环境

  


原文链接:https://sthjt.shanxi.gov.cn/html/hbbyw/20210323/10645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