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严格做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发布时间:2021-03-17来源: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合肥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将合肥市域行政区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上线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通过编制“三线一单”,为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项目环评审批等提供硬约束,为其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空间管控依据。
合肥市共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98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54个,面积为2716.4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73%,主要包含生态保护红线、各类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成片的森林、湿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重点管控单元36个,面积为2527.7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2.08%,主要包含城镇开发边界、各级各类开发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8个,面积为6201.5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18%,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之外为一般管控单元。
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绿色发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以“三线一单”为导向促进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要求融入空间布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多层次多领域,实施绿色发展。
加强统筹衔接,紧抓重点突破。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关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空间规划、战略和规划环评等工作,统筹实施分区环境管控,以环境问题为导向,结合合肥实际情况,紧抓重点领域环境管控。
强化空间管控,突出差别准入。集成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形成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的空间管控体系。针对不同的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引导、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促进精细化管理。
坚持因地制宜,实施动态更新。在落实国家和安徽省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合理确定管控单元的空间尺度,制定符合合肥实际情况的“三线一单”,并根据保护地规划调整对“三线一单”相关管理要求逐步完善、动态更新。
原文链接:http://sthjt.ah.gov.cn/hbzx/gzdt/sxdt/12028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