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尘漫天到绿树如茵,中国环境报聚焦广西柳州矿山转型
发布时间:2020-08-26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8月19日,《中国环境报》第二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矿山生态治理工作,以黄岭石灰岩矿区整改前后发生的巨大对比为例,点赞了柳州市大力遏制矿山污染,坚决创建绿色矿山的工作主线,褒扬了柳州人在矿山生态治理中上下一心、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时过境迁,如今步入矿区,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脚下道路平坦,路旁树木笔直,远处厂房规整,0.6平方公里的矿区隐藏在山林里,比起一个年产量360万吨的石灰石矿场,这里更像一座绿化良好的制造业工厂。2020年8月,距离自治区环保督察结束不到一年,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黄岭石灰岩矿区,已从“灰尘里刨食”的矿山,变成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金山。
“为了一点钱,把空气搞得很差”
“车子还没到矿区,已经看见一片灰尘从树林里‘升’了起来。”柳江区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焦延雄回忆到,2019年10月,接到自治区督察组反馈意见后,执法大队立即组织人马赶赴现场检查。当时,经过激烈市场竞争,黄岭矿区原4家采石场已整合为1家,建矿完成并开展生产,但是“灰尘里刨食”的本质并未因市场的优胜劣汰得到改善:整个矿区岩石裸露,无硬化道路,弃土无覆盖,无喷淋抑尘设施,严重的扬尘污染带来更为严重的面源污染,矿场周边寸草不生。
家住黄岭村汶村屯的韦姓村民表示,得知黄岭矿区被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揪出来”,她一点也不意外。10年前黄岭山西麓盛产山木耳,现在早已无迹可寻,原来长木耳的树丛上都盖着厚厚的石粉。矿场生产时粉尘漫天飞,废水到处流,山脚下都是灰泥,她几次骑摩托从那里经过都要捂住口鼻。
“耐着性子查,硬着拳头改”
“刚开始确实感到压力很大。”柳州市柳江生态环境局局长梁建清说,当他看到2019年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里赫然列着黄岭石灰岩矿区问题,大脑里“嗡”的一下,“矿山整改难度大,见效慢,很多整改事项的主动权在矿场方面。”他思索再三,召集局班子开会,提出“耐着性子查,硬着拳头改”。
“我们要多跑现场、多约谈,软磨硬泡做工作,但是你不改就是不行。”还好,各个上级单位都十分重视,柳州市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多次派人到矿场检查指导,区政府组织外出学习,并下达《柳江区矿山林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我们也是迎着反对意见来整改的,挨个劝说股东。”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密集攻势”下,柳州市黄岭养栏山石灰石有限公司矿山负责人闭琪春最终决定整改,但也阻力重重。他回忆说,矿场开会决定停工停产进行整改时,有人曾提醒他说:“没有人像你们那么傻,下那么大的血本,这样投资下去会亏死的。”但他决心已定,既然要改就不是仅仅让灰尘落下来,而是直接要再造出一个绿色矿山。他筹集到3000多万元作为项目资金,以外省的绿色矿山为蓝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改造”。
“正视自己才能赢得发展,破坏青山绿水就是罪人。”闭琪春说。
“上班3年,第一次不用戴口罩”
“灰尘不见了,过去是地上不长草、天上不飞鸟,现在却是草色青青、鸟语花香。在矿场上班3年,经过加工区,第一次不用戴口罩了。” 一个工人说。
“真没想到,好处比预想的多”
在打击的同时,柳州市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十几家矿场已编制《绿色矿山建设方案》,逐步规范采矿生产活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使矿山真正变成环境优美的金山。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sxdt/t6034389.shtml
政策法规
- 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协调推进会议召开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
- 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座谈会召开
- 2025年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潍坊召开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