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时间:2020-07-28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7月13日,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传来了一则好消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宁夏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取得积极成效,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我区还将现有土地规划为七个主要生态功能区,采取工程化管理模式,统筹推进贺兰山生态廊道和葡萄酒产业园建设,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制定《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资源掠夺式开发、工程违规建设、矿业无序发展等行为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2016年7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我区后,将贺兰山生态破坏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并对整改情况紧盯不放。我区以督察整改为契机,于2017年5月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的138处违规采矿、采石等问题点位基础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保护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等开展了拉网式排查,经过反复比对校核,确定了169处整治点位。以此为基础,及时制定《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作方案》和财力保障、保证金退还、阶段性验收要求、职工安置、社会维稳等“1+8”配套政策,分3年筹措14.01亿元治理专项资金,全力支持贺兰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整治修复保护区内面积6673公顷,通过实施封堵井口、矿坑回填、边坡修整、场地平整等治理措施,截至2018年7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时,169处整治点位违规设施设备全部完成退出。
为从根本上斩断保护区环境破坏利益链条,确保问题不反弹,我区将整治范围扩大到保护区外围地带,对与保护区内利益联结紧密的93家洗煤储煤场及附属设施实施退出。同时,加强与生态保护关联性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气侯条件和土地资源,发展葡萄酒产业,培植农庄经济,取得较好效果。银川市还对一批不具保留价值的废弃村庄、羊圈、遗弃工矿等进行清理,并相应谋划发展环保型产业,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以来,宁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和法院、检察、公安等机关与相关地市政府组成联合执法组,建立健全监管执法机制,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对偷采盗运矿产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300余人(次)、执法车辆5800余台(次),办理行政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刑事拘留28人,批准逮捕9人,有效打击和震慑违法犯罪,遏制了保护区各类违法行为多发的势头。
原文链接:http://sthjt.nx.gov.cn/info/3296/131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