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推行不畅,因地制宜“人性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0-07-28来源: 北京垃圾分类推行不畅,因地制宜“人性化”管理作者:佚名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施行以来,已经过了两个半月多。北京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状况究竟如何?垃圾分类工作是否顺利呢?
一份参与者涵盖北京各个城区,以石景山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为主的调查问卷近日新鲜出炉。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00余份,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参与者及其家人能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已进行垃圾分类的家庭占比81.67%。79.33%的受访者表示所住小区已启动垃圾分类。70.33%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并不困难。还有29.6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若做到严格细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希望街道办、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应进一步细化工作。
就是否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所在社区是否已进行垃圾分类培训,56.6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小区物业公司或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已开展过垃圾分类指导或培训,自己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有11.33%的受访者表示,小区内曾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单,居民会对照宣传单上的图示,自觉进行分类投放。不过,也有32%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居住的社区并未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相关指导或培训,居民不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调查显示,目前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排在第一位的是“厨余垃圾破袋,操作麻烦还脏乱”,52.33%的受访者投票。其次是“看别人没分类,感觉自己白分了”,占比46.33%。第三是“定时定点投放设计不合理”,占比33%。另外,也有不少受访者留言,反映小区内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不规范等其他问题。
不少小区取消了固定垃圾桶,改以流动垃圾桶每日定点收垃圾。然而由于时间设置不合理,许多早出晚归的居民根本没有机会投放垃圾。夏日垃圾腐烂变质速度较快,难以存储,不少人只能选择将垃圾堆放在路边,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美观与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小区居民希望能征集全体居民的意见,制定一份更为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另一方面,希望能保留固定垃圾桶,两者并不冲突。垃圾车可在收运时间将固定垃圾桶的垃圾一并带走。一些居委会与垃圾回收负责公司已经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会有许多支付上的不合理或不足被暴露出来,望今后各方也能积极回应与解决。各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管理上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律,人性化设计,既要有序推进垃圾分类,也要保证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共筑和谐家园。
政策法规
- 守护黄河生态绿,济南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十年再出发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