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指数

2015年土地与农村环境

发布时间:2020-07-02来源: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作者:佚名

状况土地资源及耕地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574.11万公顷,其中耕地13505.73万公顷、园地1437.82万公顷、林地25307.13万公顷、牧草地21946.60万公顷;建设用地3811.42万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05.66万公顷。

  2014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8.8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8.07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10.73万公顷。

  全国耕地质量评价成果显示,2014年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7等,总体偏低。优等地面积为38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高等地面积为3577.6万公顷,占26.5%;中等地面积为7135.0万公顷,占52.9%;低等地面积为2394.7万公顷,占17.7%。

水土流失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其中,水力侵蚀129.3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65.6万平方千米。

     (截至本公报发布时,2015年数据尚在审核中,故采用2014年数据。)

  措施与行动

  【水土流失治理】2015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4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4万平方千米,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万平方千米,实施坡改梯400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多条。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继续推进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等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

  【农村环境整治】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村节能减排资金60亿元支持各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整治南水北调水源地及输水沿线、其他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村庄,重点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大力推动农村污水垃圾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运营一体化,强化国家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在全国梯次推开。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

  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及主要任务,并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四川是第一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

  实际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39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68亿元、地方投资130.32亿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5.38万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2.87万处,解决了6434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15年,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6.6%,比2013年提高1.6个百分点。落实中央投资1.6亿元在新疆、甘肃等6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9个示范县实施地膜回收利用示范,新增残膜加工能力约4.6万吨、回收地膜面积约1212万亩。

  【地方病防治】“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9.29亿元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截至2015年,全国2646个县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标准,达标率为94.2%;水源性高碘地区90.8%的县不加碘食盐率达到90%以上。饮水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区村改水率分别为81.5%和95.3%,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分别为84.1%和93.3%;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区改炉改灶率分别为98.4%和100%,已改炉灶正确使用率分别为97.2%和83.3%。95.4%的病区村达到了大骨节病消除标准;95.4%的病区县达到了克山病控制标准,无新发的急型和亚急型克山病病例发生。

专栏: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状况

    2015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1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029个畜禽养殖场周边5048个土壤监测点位开展监测,83.5%的点位无污染物超标情况,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点位比例分别为11.0%、3.0%、1.8%和0.7%。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