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06-04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要想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转换发展动力机制。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宣传普及,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自主自发发展乡村旅游,想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规划,出现了乡村旅游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乡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融入全域旅游理念。从区域规模来看,乡村是开展全域旅游最合适的空间和场所之一。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入到处进行旅游开发的误区。发展全域旅游要以保护乡村原有资源和生态为前提,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优化以提高其旅游承接能力。优秀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重要特色。这些资源在乡村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个体农户难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乡村旅游体验。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是乡村全体居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只有乡村居民集体参与、共同推动的乡村旅游,对游客才最有吸引力。应从乡村全域的视角对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建设乡村居民共同参与的民俗村等,让乡村旅游焕发长久生命力。
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时至今日,我国虽然不再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但对农业发展和农耕文化依旧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耕文化发展并不冲突,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中的一大特色,优秀的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积极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充分挖掘乡村农耕文化资源,强化全社会对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传统民居等在内的优秀农耕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