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农村公益电影骗补
发布时间:2020-05-12来源: 作者: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是指在全国县级以下农村地区开展的、面向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数字电影放映和胶片电影放映活动,是我国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据了解,国家财政为保障农民群众观看公益电影,对放映活动进行补贴。凡经电影主管部门委托招标中标的国有、集体、民营、个体等各种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主体(含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或中心、16毫米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农村电影放映队),在县级以下农村地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均可享受农村电影公益场次补贴。
农村公益电影工程成为牟利工具
可随着时代发展,竟然有人对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贴打起了“歪主意”——通过虚报放映场次,骗取国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助。近日,因3年内虚报510场放映场次、骗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助6.6万余元,四川内江一对夫妇被判处缓刑。而过去一年,包括这对夫妇在内,四川内江至少已有20名放映员因此获刑,他们虚报的放映场次近6000场。
除了四川内江以外,近年来,浙江乐清、山东平邑以及广西灌阳、岑溪等全国多地都曾出现类似案例,他们或通过“空放”电影,或通过虚报放映场次等方式,骗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补助。使这样的惠民工程沦为了某些人的牟利工具。
农村公益电影的漏洞在哪里?
在《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管理实施细则》里有这样的规定,放映单位每放映一场,都要填写放映情况回执单(领取场次补贴的重要依据),并加上放映点所在村委会负责人签名和公章。然而,我们了解到,有放映员一次拿多张回执单到村委会盖章,自称是一式多份。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回执单往往是一月甚至一年一签订,村委会无力核实每一放映场次的真实性。
如何弥补漏洞
为了防范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内江市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道,在完善监管管理农村电影放映方面,要求放映单位科学制定放映计划,以乡镇为单位,每两周制定放映计划,明确放映时间、地点和内容等,并报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审核确认,因特殊原因临时调整的也需乡镇党委委员同意;市、县党委宣传部等要用好监控平台,依据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放映监管系统回传的放映数据,加强对放映场次的监管和检查,认真核查放映场次、照片、行政村覆盖情况等;根据放映计划和放映回执单,采取放映现场实地检查、电话回访观影群众的方式,加强放映监督检查,其中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每季度实地检查实现全覆盖。方案还明确提出,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中,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放映补助,违反规定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