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亿的“农村新基建”
发布时间:2020-05-12来源: 作者:
数字农业,对于习惯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来说,可能会有点陌生,其实数字农业就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34万亿的“农村新基建”
近期,伴随着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领驱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等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34万亿的“新基建”下,物联网将“无处不在”!
“新基建”的范围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要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2020年的多次会议上,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时也都提到了新基建相关的内容。
在最近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主要范围: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的创新基础设施。
新基建对农业的影响
上面我们提到数字农业,在数字农业当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快作物育种、驱动耕种方法、让农业信息透明化、实现食物追踪溯源、而农业大数据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结合农民和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可能要经历5-6个不同阶段:农业阶段、智能农业、在线的智能农业、智慧农业系统、开放型智慧平台、大数据产融平台。
未来,农业大数据中心将是农业生产规划与灾情防范的“智慧大脑”。因此,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应用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和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有力抓手。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