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灾暴发引关注 对我国影响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0-02-24来源: 作者:
针对非洲暴发的沙漠蝗灾及对我国可能产生影响一事,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今天表示,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告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约3600亿只,“非洲之角”的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今年春季,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扩散为害区域可到达缅甸西南部。
张泽华说,沙漠蝗虫被认为是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边境接壤区域为沙漠蝗扩散区,由于环境、气候、食物的局限,目前来看,其对我国境内农业生产威胁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张泽华说。
据张泽华介绍,我国有1000多种蝗虫分布,可形成灾害的蝗虫有50多种,曾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草原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成熟的蝗灾防控应对机制,建立了国家四级蝗虫监测预警系统和蝗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
不过,张泽华同时提醒,5月为沙漠蝗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横断山脉的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6月、7月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
包括张泽华在内的中国农科院植保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协调不同省区,统防统治,对沙漠蝗可能迁入的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做好药剂和施药设备储备。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灾情情报,协同防控;研究进入我国的可能迁飞路线、落点区域、发生规律和防控方法。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