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生态建设者 严登峰: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土地孕育万物,滋养众生。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有效防治土壤污染,首先要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的“家底”。最美生态建设者、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土壤室负责人严登峰和他的同事们,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采集土壤样品、监测土壤数据,守护一方净土。
“上山陡,下山险,路泥泞,苔藓滑;满头汗,半身泥,采样苦,监测难。”这是监测站采样人员的真实写照。2007年,严登峰从福建农林大学土壤学专业硕士毕业后,一头扎进了环境监测队伍,工作第一年就参与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因表现优异被原环保部授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土壤样品采集是一项艰苦的野外作业,基础和背景采样点位大部分位于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有时候卫星定位看上去直线距离只有一两百米,实际上隔了两座山,找到一个采样点要徒步两三个小时。”严登峰告诉记者,为避免人为干扰,采样点一般都设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这使得前往采样点的路途困难重重。
严登峰和同事们背着监测仪器,带着柴刀披荆斩棘开辟上山路,汗湿了衣、手脱了皮,经常忍受草割虫咬,甚至遭遇马蜂毒蛇。数小时的跋山涉水,难免灰头土脸,大家打趣称“土人”。
跋山涉水找到点位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获取最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才是关键一环。据了解,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同质的“亲缘”关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好。布点方法、采样深度、分层采样次序……每一道技术环节都考验着监测采样人员的功力。
2011年至2017年,严登峰作为主要的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了全省土壤例行监测工作,会同全省各地市站,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2018年他又作为我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控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圆满完成我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为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自大学开始接触土壤保护,转眼已过20年,严登峰和土壤结下了一份深深的情缘。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大半时间都出差在外和土壤打交道。“这份职业确实很辛苦,但也收获了快乐。”他说,在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在寸步难行的山林中,他和同事们相互鼓励,不畏艰险,采集到样品后一起分享喜悦,感受团队协作的温暖。
“一条没人走过的路,走进去往往能遇见更美的风景。”他说,每次“探险”到达采样点,领略大自然原生态的美丽,他都会被深深触动,从而更坚定保护环境的一份初心。“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为守护净土而骄傲。” 记者 潘园园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