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指数

“千里眼”排查病源 为树木注射“疫苗” 新科技为林海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5e653931-9cac-413d-8052-be8181856b9f.tif.jpg

  嘉鱼长江干堤四邑公堤杨树林带。(嘉鱼县林业局供图)

  植绿惟艰,守绿更难。

  林业有害生物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看似不起眼,实则危害巨大。2019年12月底,记者在罗田参加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培训班了解到,湖北省正在推广一批新装备、新技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迈向专业防治、科学防治的新阶段。

  无人机等“尖板眼”亮相

  在罗田县凤山镇松材线虫病防治现场,一台无人机正在高空巡护。其巡护结果可实时投影。记者通过投影看到,机身飞抵之处,每一个树木的健康情况清晰可见。

  松材线虫病因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被称为松树“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治,防治手段以预防为主。其中,病死树是主要传染源之一,须强化日常监测,尽早除治疫木,阻断传染源。

  罗田县森防站站长朱明华介绍,与传统疫情监测方式相比,无人机监测能快速准确实现重点区域病死林木的定位、疫情数据的统计和更新,诊断区域内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效率大大提升。

  松材线虫病传播迅速,一旦发现有病死树,为控制疫情,就得和时间赛跑,迅速除治疫木。现场展示了劈木机、粉碎机等园林机械。一根疫木从放入机械,到粉碎成末,仅仅只需几分钟。

  有些松树虽未染病却长势较弱,可打“疫苗”预防染病。现场,技术人员使用打孔注药机,往树干里注射进专用生物药剂,并记录好每株松树的地点、注射时间、注射药物数量。朱明华说,打孔注药保护预防松材线虫病,时间短、见效快、长期且稳定,对环境无污染,强化了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的效果。

  防治“松癌”重在措施

  “新装备、新技术的使用,提升了防治效果,保护了生态安全,也给了我们信心,‘松癌’可防可治,重在措施和决心。”省林防总站站长周席华介绍。

  2019年,全省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防治资金7300万元,地方财政筹措防治资金2.75亿元,用于配置监测防治无人机、大型疫木粉碎机械等设备,防治力度空前。按照“山上不留一棵死树,地上不遗一枝树枝,林内不露一个伐桩,路上不丢一根疫木,房前屋后不见一段松木”为标准清除疫木,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严格松木检疫监管,防治疫情传播扩散。开展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实施跨区域联防联治。

  石首市、武汉市洪山区、十堰市张湾区、远安县等一些地区防控进展明显。这些地区政府高度重视,责任落实,超前谋划部署,资金、防控队伍等保障有力。冬春季病死树清理的质量较高,山场疫木管控好。天牛羽化期,积极组织灭杀天牛成虫。全年注重管控松木及其制品。

  2019年10月下旬秋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和病枯死松树数量均比上年同期减少。

  基层盼加大新技术培训力度

  “收获很大,很开眼界!”现场会结束以后,多个县市森防站站长表示,回去将尽快研究,加大新装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少人也表示,希望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基层林业工作者掌握相关技能。

  来自鄂南一县森防站负责人表示,无人机操控、疫木防治监督系统等新技术,有一定学习门槛,不是简单就能上手。基层林业工作者中老人居多,年轻人较少,推广新技术需要一个过程。

  来自鄂东的一名森防站工作人员表示,基层林业站或森防站人手较紧,事情较繁杂。松材线虫病防治时间紧,任务重,需当地政府部门重视,才能将各项防治工作完成好。

  据悉,当前各地正在落实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调查和专项普查。省林防总站将组织利用卫星遥感宏观监测、无人机航空遥感监测、地面人工定点核查等天空地“三位一体”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重大疫情并督办。还将对各地春季普查和秋季普查情况进行抽查,其结果作为防控效果评价的依据。

  (编辑:逍遥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