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捕湟鱼!2019年青海省共有15人获刑,处罚生态修复费用25万元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2019年,青海省共查处违法偷捕湟鱼刑事案件11起,查获渔货物2737.8公斤,6起案件被提起依法公益诉讼,15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处罚生态修复费用25.2497万元。这也是自2018年青海省首例青海湖裸鲤公益诉讼案之后的第二例公益诉讼。
长期以来,贩卖湟鱼已成为部分鱼贩子牟取暴利的产业,“专业捕捞、专人偷运、地下交易”黑色产业链常年活跃在各大市场,让人深恶痛绝。去年以来,省森林公安局与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安局共办理各类案件21起,其中刑事案件11起,6起行政案件被城西区法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因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李启某、张某全、贾某均、徐某云、曹某忠等1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上,并承担生态修复费用25.2497万元。
据了解,生态修复措施是非法偷捕青海湖裸鲤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渔业资源损失后,通过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放流裸鲤种苗,补充数量,扩大群体规模,补偿偷捕行为带来的鱼类资源损失的一种措施。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每年放流的青海湖裸鲤规格为一龄大,鱼种每尾平均10克,每公斤100尾。根据2002年以来政府投入的增殖放流经费估算,全省每年放流青海湖裸鲤110万尾,需要放流资金1691万元。
据了解,为保护青海湖渔业资源,青海省从1982年开始对青海湖连续五次进行封湖育鱼,通过实施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与放流技术,目前全省裸鲤资源达到9.3万吨,裸鲤资源量的增加,表眀全省封湖育鱼取得初步成效。
(编辑:逍遥客)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