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首次大范围污染过程有望缓解
发布时间:2020-01-07来源: 作者:
2日起,中国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东北平原、河套地区等多地同时出现区域性PM2.5(细颗粒物)污染,污染程度达到中至重度。专家表示,随着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到来,本次污染过程5日有望缓解。 2日晚间起,受静稳、高湿、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辽宁中部、关中地区率先出现PM2.5小时重度污染;3至4日,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范围逐渐扩大,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中南部、山东、河南、汾渭平原、苏皖北部、辽宁中部、河套地区等地,四川盆地和新疆西北部也出现污染,总体程度中至重度,首要污染物为PM2.5。 截至1月4日17时,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11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重度污染,31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达严重污染。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和相关城市跟踪研究团队会商。分析成因,专家表示,2日起,全国多地大气趋于静稳,扩散条件不利。3日夜间至4日早晨,河北南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南部、苏皖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京津冀中南部和关中地区相对湿度连续多日超过60%。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易导致颗粒物的累积和气态污染物发生二次反应生成细颗粒物,促使PM2.5浓度快速升高。 PM2.5组分监测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典型城市PM2.5浓度快速升高时,硝酸盐浓度呈现同步快速升高,占比可达30%至40%。在静稳高湿条件下,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易发生二次反应,导致PM2.5浓度快速增长。 本次污染期间,山东省是污染最重的省份,11个地级市PM2.5日均浓度达到重度污染,16个地级市PM2.5小时浓度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7个地级市达到小时严重污染。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各地提前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响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区域中,60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16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计,5日至6日,区域大部静稳高湿,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西部将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5日至7日,受冷空气和降水影响,汾渭平原大气扩散和污染清除条件逐步改善。(记者 阮煜琳)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