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探“生态检察”新模式 持续聚焦黄河和祁连山等保护
发布时间:2020-01-07来源: 作者:
1月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相关情况。图为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丁霞敏发言。 崔琳 摄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2019年以来,甘肃省检察机关紧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四乱”治理问题,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草湿地3500余亩,清理污染水域面积730余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余公里,整改拆除违法建筑6.9万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5.6万吨。
图为甘肃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石占全介绍情况。 崔琳 摄 甘肃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涵养区,共有江河及其支流、排水沟道3338条,有天然湖泊20个。当地干旱少雨、生态极为脆弱,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非法围垦河道、侵占水域滩地,“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积重成疾。 为此,甘肃检方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新模式,督促侵权行为人通过消除污染、补植复绿、替代性修复等方式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丁霞敏介绍说,当日发布的《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是甘肃检察机关对2019年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总结和梳理,旨在向社会公众介绍检方服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重点举措和主要成效,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该白皮书披露,目前甘肃已在部分市州探索建立生态环保公益诉讼志愿者制度和公益观察员制度,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公益事业,形成了社会共治大格局。甘肃检方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并对符合条件的30余名举报人进行了奖励。
图为当天发布的《甘肃省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白皮书》。 崔琳 摄 目前,甘肃“绿色检察”“生态检察”品牌正强力推进。丁霞敏透露,今后甘肃检方将细化落实“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建设。持续聚焦黄河和祁连山等大山大河的保护,重点关注黑臭水体、固体废物和尾矿污染问题,不断加大办案力度,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力度。 同时,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工作,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项监督活动,着力推动生态保护源头治理;健全完善跨院、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积极构建大生态检察工作机制,主动协同有关部门,衔接好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此外,检方将进一步健全公益诉讼志愿者制度和公益观察员制度,凝聚社会共治强大合力,同促“美丽甘肃”建设。(记者 崔琳)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