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环保一刀切的根源,愿2020不再有
发布时间:2020-01-07来源: 作者:
环保一刀切,事发时,受害者深恶痛绝,事发过后如果被媒体曝光,那就连阅读的读者都会义愤填膺。2019年发生的神级环保一刀切的事件有:河南驻马店村民被要求麦子用手割,怕空气被污染;山西临沂一刀切,连饭店都关门;山西洪洞县南营村水泥封灶,为了环保;层出不穷的神一般的操作,媒体曝光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令人脑洞大开,感觉不可思议。
那么这些神一般的操作为什么会发生呢?
答案是:“执法素质”和“媚上心理”。
说来都是泪,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残毒,其实即使到现在,也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以“领导”的话为圣旨,在没有理解领导层真实意图,科学决断的情况下,没有底线的拍马屁,这种残毒思想,环保街知事认为是环保一刀切的重要根源之一。比如,某部委出一个考核指标,某些地方政府尤其是主政领导,可能心里想的是如何保住“官帽子”,而不是真正深入地去理解为什么会出这样的考核指标,以及如何在确保民生、经济,在平衡经济和生态之间去找方法。怕、怕、怕,怕什么?怕被约谈,怕被降职。内心装的都是自己的官帽子,而不是辖区的人民,一刀切现象很自然就发生了。
而山西洪洞县南营村水泥封灶事件,显示出基层组织的执法素质极其低下,首先,村委会有没有执法权,连这个都不知道额度情况下,居然用水泥封灶台,可以看出,基层组织的普法任务还很艰巨。
2020年,拒绝环保一刀切。一是上层部委需要出台更加科学规范的考核细则,而不是只给任务,不给方向;二是加强普法,依法办事。只要做到这两点,2020年的环保一刀切事件,应该会少很多。
据了解,目前,部委层面早已关注并出台相应新规范,并有集中整治的行动,这点必须点赞。但另外要考虑到一点,且先不说个人,就是企业,如果被当地相关部门一刀切,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没有企业敢和地方相关部门叫板。
那么,给出切实的可以保护违法执法举报隐私的途径,可能也是需要考虑的议题。依法治国,需要出台相应制度和路径来保护守法的个人和企业。
编辑:蓝枫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